首页 宋代 苏轼 襄阳古乐府三首 襄阳乐 襄阳古乐府三首 襄阳乐 5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苏轼 使君未来襄阳愁,提戈入市裹毡裘。 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 襄阳春游乐何许,岘山之阳汉江浦。 使君朱旆来翻翻,人道使君似羊杜。 道边逢人问洛阳,中原苦战春田荒。 北人闻道襄阳乐,目送飞鸿应断肠。 译文: 在州郡长官还没来襄阳的时候,襄阳百姓满心忧愁,人们提着武器,穿着毡裘在集市里穿梭。那时候局势不安,生活艰难。 自从北方穿毡裘的势力南渡沔水之后,襄阳反而安定下来,没了战事,人们便有了许多机会在春天出游寻乐。 襄阳的春天,人们都到哪儿游乐呢?就在岘山的南面、汉江的岸边。只见州郡长官乘坐的车子上,红色的旗帜随风飘动。人们都说这位使君就如同晋朝的羊祜和杜预一样贤能。 在道路旁边,使君遇到行人便询问洛阳的情况,得知中原地区正在经历残酷的战争,春天的农田都荒芜了。 北方的人听闻襄阳百姓如此安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边飞鸿,心中必定悲痛到肝肠寸断啊。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