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径山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𩍐相回旋。 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 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 精诚贯山石为裂,天女下试颜如莲。 寒窗暖足来朴渥,夜钵呪水降蜿蜒。 雪眉老人朝叩门,愿为弟子长参禅。 尔来废兴三百载,奔走吴会输金钱。 飞楼涌殿压山破,朝钟暮鼓惊龙眠。 晴空仰见浮海蜃,落日下数投林鸢。 有生共处覆载内,扰扰膏火同烹煎。 近来愈觉世路隘,每到宽处差安便。 嗟余老矣百事废,却寻旧学心茫然。 问龙乞水归洗眼,欲看细字销残年。

译文:

众多山峰都源自天目山,那山势就好像骏马在平坦的原野上奔腾。 它们好似在中途突然收住了千里奔腾的脚步,如同被金鞭玉勒控制着,峰峦相互盘绕回旋。 人们说山静止不动,水也跟着静止,山下有个存在了万古的蛟龙深潭。 有道行的僧人凭借超凡的眼力识别出这里有王气,便在荒山顶上结庐而居,静心打坐。 他的精诚之心穿透了山石,使得山石为之开裂,天上的仙女下凡试探他,容颜美如莲花。 寒冷的窗边,温暖的水汽如同甘美的泉水般涌来,夜晚他在钵盂中念咒,竟能降伏蜿蜒的蛟龙。 一位眉毛雪白的老人清晨来敲门,希望成为他的弟子,长久地参习禅法。 从那时以来,这里历经了三百多年的兴衰变迁,吴越一带的人们纷纷奔走,捐输金钱。 高大的楼阁和雄伟的殿堂拔地而起,似乎要把山压垮,清晨的钟声和傍晚的鼓声,惊破了蛟龙的沉睡。 晴朗的天空中,抬头能看见如海上蜃景般奇幻的景象,落日时分,可以数着投向树林的老鹰。 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在天地之间,纷纷扰扰,如同被膏火煎熬一样。 近来越发觉得世间的道路狭窄难行,每次来到这宽广的地方才稍稍感到安心自在。 唉,我已经老了,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再去探寻过去所学的知识,心中一片茫然。 我向蛟龙祈求些水回来洗眼,希望能看清细小的文字,消磨这残年时光。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