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以诗贺之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 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 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 爱君五十著彩服,儿啼却得偿当年。 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 金花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蹙绣。 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 长陵朅来见大姊,仲孺岂意逢将军。 开皇苦桃空记面,建中天子终不见。 西河郡守谁复讥,颍谷封人羞自荐。

译文:

哎呀,可叹你七岁就知道想念母亲,真让人怜惜你长大后对寻母之事越发痛苦。我真羡慕你到了暮年能与母亲相逢,你喜到极致说不出话来,泪水像雨一样落下。 我不羡慕你能从平民之身位至三公之尊,也不羡慕你能像白日飞升青天那般一步登天。我只钦佩你五十岁了还能穿上彩衣扮作孩童,在母亲面前啼哭撒娇,总算能弥补当年缺失的亲情。 就用那珍美的龙肉来做烤肉,用美玉一样的琼浆做美酒,祝愿你白发初长却能享有千万年的福寿。朝廷会用金花诏书装在锦囊中赐予你荣耀,还会让你乘坐装饰着蹙绣帘子的白藤肩舆。 你母子离合的事让我心酸不已,这样的事情如今很少见,古代或许还能听闻。就像汉武帝从长陵迎来他的大姐,田仲孺怎会料到能与当将军的卫青相逢。隋文帝苦桃只记得母亲的面容却无法再见,唐德宗一生都没能找到母亲。你朱寿昌寻母成功,西河郡守那种不孝顺的行为谁还会去讥讽,颍谷封人颍考叔还要自荐让郑庄公母子相见,相比之下都该感到羞愧了。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