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道场山何山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 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 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 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 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缥缈间。 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山。 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 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

译文:

在道场山的山顶和何山的山麓之间,向上可以直达高耸入云的山峰,向下则延伸至幽深的山谷。我本就来自那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地方,可依旧对这座山喜爱有加,怎么看都看不够。 沿着池塘湖泊一路前行,满眼都是白茫茫的水光,突然,眼前的青山宛如蜿蜒的龙蛇般盘绕起来。山很高,即便没有风,松树也会发出沙沙的声响,让人误以为是石头间湍急的水流在呼啸奔腾。 山上的僧人似乎有意阻拦着山泉,让泉水汇聚在房屋底下的清澈水池里,波光倒映着精美的坐席。台阶前有合抱粗的大树,香气直冲入云霄,听说是月宫里的仙人亲手种下的。 我走出山后回头望去,那翠绿的山峦就像美人的发髻,碧瓦红栏的建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好似仙境一般。在白水田头向人打听前行的路,有人告诉我小溪的深处就是何山。 曾经有高人在这里日夜苦读,直到如今,每到夜半时分,山中的仙鹤还会发出鸣叫。而我现在荒废了学业,也没能归隐山林,只能对着山中的美酒徒然叹息。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