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江山虽有余,亭榭苦难稳。 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 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 天公争向背,诗眼巧增损。 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很。 海门浸坤轴,湖尾抱云𪩘。 葱葱城郭丽,淡淡烟村远。 纷纷鸟鹊去,一一渔樵返。 雄观快新获,微景收昔遁。 道人真古人,啸咏慕嵇阮。 空斋卧蒲褐,芒屦每自捆。 天怜诗人穷,乞与供诗本。 我诗久不作,荒涩旋锄垦。 从君觅佳句,咀嚼废朝饭。

译文:

江山的景致虽然有很多,但是要建造出稳固又契合环境的亭榭却十分困难。人们登山临水游览,如果不得要领,那万千景象就好像都显得傲慢而不顺从,难以领略其美妙。 可惜啊,这垂云亭建造得太晚了,此地早就该有这样的亭榭。老天爷似乎也在帮忙,使这里的景致呈现出不同的朝向和风貌,诗人敏锐的眼光又能巧妙地对景色进行取舍。 沿着小路走到尽头,朱红色的栏杆出现在眼前,仿佛是山峦被劈开,露出陡峭刚硬的石壁。站在亭中,能看到大海好像浸润着大地的轴心,湖的末尾环绕着云雾缭绕的山峦。 葱茏的城郭美丽多姿,淡淡的烟雾笼罩着远处的村庄。一群群鸟鹊飞离而去,一个个渔人和樵夫陆续归来。这雄伟壮观的景象让人有了全新的收获,从前那些被忽略的细微景致也都被收纳眼中。 清顺道人真是有古人的风范,他长啸吟咏,追慕嵇康和阮籍那样的魏晋名士。他独自在空寂的书斋里,身披蒲团做的粗布衣服安卧,还常常自己动手编织草鞋。 上天怜悯诗人生活困窘,便赐予这样的美景作为写诗的素材。我已经很久没有写诗了,诗思就像荒芜的土地,现在得赶紧锄垦一番。我要跟着您寻找美妙的诗句,细细品味,甚至会让人忘了吃早饭。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