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上天竺辩才师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 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 坐令一都会,男女礼白足。 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 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 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 乃知戒律中,妙用谢羁束。 何必言法华,佯狂啖鱼肉。

译文:

在这连绵的山脉间,有一座贯通南北的山门,山门之上和之下分别坐落着上天竺寺和下天竺寺。 寺庙中,有一位老法师,他身形清瘦修长,就像那优雅的鹳鹄一般。 我不清楚他究竟修持着怎样高深的修行法门,只看见他那碧绿的眼眸,闪耀的光芒仿佛能照亮整个山谷。 只要见到他,内心自然而然就会感到清凉,仿佛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被洗净。 他的德行与威望,使得整个城市的男女老少,都纷纷前来向这位修行高深的法师礼拜。 我有一个大儿子,他脸颊轮廓分明,就像犀角和美玉一样挺拔。 可这孩子都四岁了还不会走路,抱着背着都让大人十分操劳。 法师前来为孩子摩顶祈福,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竟然起身奔跑,速度快得都能追上奔跑的小鹿。 由此我才明白,在戒律修行之中,有着奇妙而不可言说的作用,那些约束并非毫无意义。 何必像有些人口口声声念着《法华经》,表面癫狂却还吃肉食呢。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