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海会寺

篮舆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旷平。 下投黄泉上青冥,线路每与猿狖争。 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哀饥肠鸣。 北渡飞桥踏彭铿,缭垣百步如古城。 大钟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 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 倒床鼻息四邻惊,𬘘如五鼓天未明。 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译文:

我坐着竹轿在山中走了三天,这山里景色确实很美,可就是少有开阔平坦之地。 山路陡峭,向下似乎要投入黄泉,向上仿佛能直抵青天,这狭窄的山路,常常要和猿猴争抢着通行。 想要到那重重楼阁之处,却被山涧坑洼所阻,一路上艰难前行,双腿酸痛难耐,腹中也因饥饿而咕咕作响。 向北走过飞桥,就如同踏上了长寿仙人彭铿所在之地,寺院周围那百步长的围墙,看上去宛如古老的城墙。 用力撞响大钟,众多僧众用手指迎接着我,高大的殿堂迎接客人,夜晚也不关门。 僧人们用杉木槽、漆木斛盛着如江河般倾泻的水,我本就心地纯净,经过这水洗更觉身心轻松。 我倒在床上呼呼大睡,鼾声让四邻都为之吃惊,五更鼓声沉闷响起,天色却还未亮。 木鱼声清亮地呼唤着大家去吃粥,听不到人们说话的声音,只听见脚步声匆匆。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