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

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 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浄。 学道恨日浅,问禅惭听莹。 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独游吾未果,觅伴谁复听。 吾宗古遗直,穷达付前定。 𫗦糟醉方熟,洒面呼不醒。 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暝。 不如从我游,高论发犀柄。 溪南渡横木,山寺称小径。 幽寻自兹始,归路微月映。 南望功臣山,云外盘飞磴。 三更渡锦水,再宿留石镜。 缅怀周与李,能作洛生咏。 明朝三子至,诗律严号令。 篮舆置纸笔,得句轻千乘。 玲珑苦奇秀,名实巧相称。 九仙更幽绝,笑语千山应。 空巌侧破瓮,飞溜洒浮磬。 山前见虎迹,候吏铙鼓竞。 我生本艰奇,尘土满釜甑。 山禽与野兽,知我久蹭蹬。 笑谓候吏还,遇虎我有命。 径山虽云远,行李稍可并。 颇讶王子猷,忽起山阴兴。 但报菊花开,吾当理归榜。

译文:

近年来我在纷繁奢华的尘世中奋力挣扎,渐渐觉得遵循道德、修身养性的境界更胜一筹。我渴望能拥有五亩宅院,在那里洒扫庭院,让生活回归清净。 可惜我学习道义的时日尚浅,向禅问道时听到精妙的讲解也会感到惭愧。姑且借着游山玩水,来顺应我这如麋鹿般喜爱自由山林的本性。 独自出游的想法我还未能实现,想寻觅个伴同行,又有谁会倾听我的邀约呢?我的同宗之人秉持着古人刚直的遗风,把穷困与显达都看作是命运前定之事。 有些人像喝着酒糟烂醉如泥,怎么呼唤都不醒。何必像那燕蝠一样,屡次为清晨和傍晚争论不休呢? 不如跟我一同出游,手持犀柄清谈高论。我们走过溪南横着的独木桥,沿着山寺旁的小径前行。这清幽的探寻之旅自此开始,归来的路上有淡淡的月光映照。 向南眺望功臣山,那山间的石级在云雾之外盘绕。三更时分我们渡过锦水,又在石镜这个地方留宿了两晚。 我不禁缅怀起周长官和苏寺丞,你们能发出如魏晋名士般的洛生咏。明天你们三位到来,那作诗的规则就如严正的号令。 坐在竹轿里放置好纸笔,每得一句好诗,感觉比拥有千乘之尊还要珍贵。玲珑山景色奇秀,名副其实,十分相称。 九仙山的景色更是清幽绝美,我们的欢声笑语在千山之间回应。空寂的山岩旁有个破瓮,飞泻的水流洒落在石磬之上。 山前能看到老虎的踪迹,负责迎送的官吏敲着铙鼓喧闹不已。我这一生本就艰难崎岖,生活中满是尘世的琐碎。 山中的飞禽走兽,都知道我长久以来仕途不顺。它们仿佛笑着对候吏说,这人遇见老虎是命中注定。 径山虽说路途遥远,但我们的行程还是可以安排得过来。我很惊讶你们就像王子猷一样,忽然兴起了游山的雅兴。 只要告诉我菊花盛开了,我就会整理好归舟。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