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穆秀才遗古铜器似鼎而小上有两柱可以覆而不蹶以为鼎则不足疑其饮器也胡有诗答之

只耳兽啮环,长唇鹅擘喙。 三趾下锐春蒲短,两柱高张秋菌细。 君看翻覆俯仰间,复成三角翻两髻。 古书虽满腹,苟有用我亦随世。 嗟君一见呼作鼎,才注升合已漂逝。 不如学鸱夷,尽日盛酒真良计。

译文:

这古铜器上有只耳朵形状的部件,好似被野兽咬过的环;那长长的部分如同鹅张开的嘴巴。它下面的三只脚,尖端锐利得就像春天里短小的蒲草;顶上的两根柱子高高地挺立着,细得就像秋天的小菌子。 你瞧啊,把这古铜器翻过来倒过去、俯仰摆弄的时候,它又好像变成了三角形状,又好似竖起了两个发髻。 我虽然读了满肚子的古书,但如果有需要,我也会顺应这世间的规则。可叹啊,你一见到这古铜器就喊它是鼎,可它容量很小,刚倒进一点点酒就会溢出来。 我看啊,还不如学习那鸱夷(皮制的酒囊),整日都能用来盛酒,这才真是个好办法。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