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郡中同僚贺雨

水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 奇穷所向恶,岁岁祈晴雨。 虽非为己求,重请终愧古。 鬼神亦知我,老病入腰膂。 何曾拜向人,此意难不许。 重云萋已合,微润先流础。 萧萧止还作,坐听及三鼓。 天明将吏集,泥土满靴屦。 登城望麰麦,绿浪风掀舞。 愧我贤友生,雄篇鬬新语。 君看大熟岁,风雨占十五。 天地本无功,祈禳何足数。 渡河不入境,未若无蝗虎。 而况刑白鹅,下策君勿取。

译文:

过去这十年间,水灾和旱灾交替肆虐,饥饿与瘟疫在九州大地广泛蔓延。我处境极其困厄,所到之处尽是灾荒恶境,年年都在为百姓祈祷天晴或是降雨。虽说并非为了自己的私利去祈求,但频繁地向神灵请求,终究还是让我觉得愧对古人的风范。 或许鬼神也理解我的心意,我年老体衰,病痛已经侵入腰脊。我一生很少向人低头拜求,或许正是这份心意让神灵难以拒绝我的请求吧。 厚重的乌云渐渐聚集起来,墙壁的柱础先有了微微的湿润。雨声潇潇,时而停止时而又响起,我坐着倾听这雨声一直到三更鼓响。 天亮之后,将领和官吏们都聚集在一起,大家的靴子和鞋子上沾满了泥土。我们登上城墙眺望麦田,只见绿色的麦浪在风中翻滚舞动。 我很惭愧有你们这些贤明的朋友,写出气势雄浑、言辞新颖的诗篇来庆贺这场雨。你们看那些丰收的年份,风调雨顺的日子也不过占十分之五而已。其实天地自然运行本就没有所谓的功劳,靠祈祷来求福消灾又哪里值得一提呢? 从前有官员为求地方安宁,治理有方,蝗虫都不进入他所管辖的区域,这比驱蝗还要厉害;还有官员能让老虎都不敢肆虐,这才是真正的政绩。而像有人用刑杀白鹅来求雨这种下策,你们可千万不要采用啊。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