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不许成服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故作挽词二章 其二

未报山陵国士知,遶林松柏已猗猗。 一声恸哭犹无所,万死酬恩更有时。 梦里天衢隘云仗,人间雨泪变彤帷。 关雎卷耳平生事,白首累臣正坐诗。

译文:

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十月二十日听闻太皇太后去世的消息,因为我是有罪之人,不被允许去为她服丧,想哭却不敢,想流泪也不可以,所以写下这两首挽词。下面是对第二首诗的翻译: 我还没来得及报答太皇太后的恩情,这满朝的国士们都是知道的。环绕着陵墓的松柏,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了。 我连痛痛快快哭上一声都不被允许,只能把这无尽的感恩之情藏在心底,想着将来就算死一万次也要报答她的恩情。 在梦里,我仿佛看到宫廷的大道上挤满了仪仗队,可回到现实,人间只有悲痛的泪水浸湿了红色的帷幕。 太皇太后一生就像《关雎》《卷耳》中所赞美的贤德女子一样,我却因为写诗惹祸,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还成了有罪之臣。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