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作种松

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 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 二年黄茅下,一一攒麦芒。 三年出蓬艾,满山散牛羊。 不见十余年,想作龙蛇长。 夜风波浪碎,朝露珠玑香。 我欲食其膏,已伐百本桑。 人事多乖迕,神药竟渺茫。 朅来齐安野,夹路须髯苍。 会开龟蛇窟,不惜斤斧疮。 纵未得茯苓,且当拾流肪。 釜盎百出入,皎然散飞霜。 槁死三彭仇,澡换五谷肠。 青骨凝绿髓,丹田发幽光。 白发何足道,要使双瞳方。 却后五百年,骑鹤还故乡。

译文:

我从前年少的时候,在东边的山冈上种满了松树。 刚开始移栽那一寸长的松根时,细小得就像在插秧一样。 过了两年,它们还在黄茅下面,一株株细得像麦芒聚集在一起。 到了第三年,松树长出了蓬蒿艾草,此时满山都是散放的牛羊。 我有十多年没见到这些松树了,猜想它们一定长得像龙蛇那样粗壮修长。 夜晚的风拂过,松树的枝叶像波浪般起伏晃动,早晨的松枝上露珠晶莹,散发着清香。 我本想采些松膏来服用,为此已经砍了上百棵桑树(准备用作燃料)。 可人事总是不顺,那神奇的松膏最终也没有得到。 如今我来到齐安的郊野,看到道路两旁的松树胡须般的枝叶已变得苍苍茫茫。 我打算掘开松树底下龟蛇栖息的洞穴,即便让松树被斧头砍得伤痕累累也在所不惜。 纵然挖不到茯苓,那也可以拾取些松脂。 把松脂放在锅盆里反复熬制,最后会熬出洁白如霜的精华。 吃了这精华能让那作祟的三尸神见鬼去吧,还能洗净我吃五谷杂粮的肠胃。 让我的骨头变得清灵,骨髓变得碧绿,让丹田散发出幽幽的光芒。 头发变白又有什么值得在意的,重要的是能让双眼变得方正有神。 再过五百年,我要骑着仙鹤回到故乡。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