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二胜 栖贤三峡桥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 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鬬。 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 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 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 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空蒙烟霭间,澒洞金石奏。 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 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

译文:

我听闻泰山的石头,会被日复一日的线一样的水滴穿透。更何况这里如同有上百道雷霆轰鸣,千万年来江水与石头不断争斗。 溪水深深流淌仿佛进入了地底九层,其险峻程度远超三峡。它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溪水,好像要把那无底的洞穴填满。 奔腾跳跃的波浪翻动着潜藏的鱼儿,巨大的声响能震落树上的飞猿。清冷的气息侵入山中的石头,让草木都显得坚硬而消瘦。 山间烟雾迷茫,那汹涌澎湃的水流声好似金属和石头相互撞击发出的宏大乐章。 一座弯弯的桥凌空而出,就像一张微微张开的半月形的弓。桥下的深潭好似玉渊,仿佛有神龙潜藏在附近,即便在晴朗的白天也会有如同雨雹般的水珠飞溅。 用垂瓶从这里取到的水清澈甘甜,只能慢慢咽下,不能用来漱口(因为水质太过清冽)。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