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二○

盖公偶谈道,齐相独识真。 颓然不事事,客至先饮醇。 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 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 寂寞千载后,阳公嗣前尘。 醉卧客怀中,言笑徒多勤。 我时阅旧史,独与三人亲。 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草书亦何用,醉墨淋衣巾。 一挥三十幅,持去听坐人。

译文:

盖公偶然间谈论道家的学说,只有齐国的丞相曹参能识别其中的真谛。曹参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不过问太多具体事务,有客人到来,首先是一起喝美酒。 当时刘邦和项羽的战争刚刚结束,整个天下就像刚经历了一场浩劫,满目疮痍。喝上三杯酒,似乎能洗去战国时期的战乱伤痛;饮下一斗酒,仿佛能消除强秦带来的残暴灾难。 在寂寞的千年之后,阳峤继承了前人的风范。他醉倒在客人的怀中,言语欢笑之间显得十分畅快。 我在阅读旧史的时候,唯独和盖公、曹参、阳峤这三个人感觉亲近。我都来不及去吃粗糙的脱粟饭,一心像平津侯公孙弘那样苦心钻研学问。 写草书又有什么实际用处呢?不过是醉酒之后笔墨淋漓地洒在衣巾上。我大笔一挥就能写下三十幅草书作品,然后任由旁人拿去欣赏。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