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穷非想亦非非,下与风轮共一痴。 翠羽若知牛有角,空瓶何必井之眉。 还朝暂接鹓鸾翼,谢病行收麋鹿姿。 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
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 见和仇池
译文:
### 首联
“上穷非想亦非非,下与风轮共一痴”。往最高处探寻,那是超出了“非想非非想处天”这般难以言说的境界,这仿佛是一种无尽的精神追求,到了难以用言语确切描述的地步;而往下呢,就如同那承载世界的风轮一样,执着地运转、痴迷于此,风轮在佛教概念里是支撑世界的基础,这里或许表示自己扎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执着、一种坚守。
### 颔联
“翠羽若知牛有角,空瓶何必井之眉”。如果翠羽鸟(这里翠羽可能是泛指一种有灵性的鸟)都知道牛是长着角的这种世间常理,那么空瓶子又何必非要放在井口边缘呢?这两句有一种超脱常理、打破常规认知的意味,暗示人们不要拘泥于常见的观念和行为模式。
### 颈联
“还朝暂接鹓鸾翼,谢病行收麋鹿姿”。回到朝廷,暂时能够与那些像鹓鸾(鹓鸾常用来比喻朝中的贤才、高官)一样的官员们同列共事;但我打算称病辞官,去重新找回像麋鹿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姿态。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与自由生活之间的一种抉择和向往。
### 尾联
“记取和诗三益友,他年弭节过仇池”。要记住和我一起吟诗唱和的你们这三位益友啊,等到将来有一天,我放慢行程路过仇池的时候,再与你们相聚。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苏轼超脱的精神境界、对官场与自由生活的思考,还有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