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至侍郎见惠稚栝种之礼曹北垣下今百余日矣蔚然有生意喜而作诗

翠栝东南美,近生神岳阴。 惜哉不可致,霜根络云岑。 仙风振高标,香实陨平林。 偶随樗栎生,不为樵牧侵。 忽惊黄茅岭,稍出青玉针。 好事虽力取,王城少知音。 岂无换鹅手,但知觅来禽。 高怀独夫子,一见捐橐金。 得之喜不寐,赠我意殊深。 公堂开后阁,凡木愧华簪。 栽培一寸根,寄子百年心。 常恐樊笼中,摧我鸾鹤襟。 谁知积雨后,寒芒晓森森。 恨我迫归老,不见汝十寻。 苍皮护玉骨,旦暮视古今。 何人风雨夜,卧听饥龙吟。

译文:

翠绿的栝树是东南地区的美好物种,它生长在神圣的五岳之山的北面。可惜啊,没办法轻易获取它,它那带着霜露的根须缠绕在高耸入云的山峰。 它有着超凡的风姿,就像有仙风拂动着它那高挺的枝干,它的果实带着香气,散落在平坦的树林。它偶然与不成材的樗树、栎树生长在一起,所以没有被打柴的人和放牧的人侵扰。 忽然间,在那黄茅岭上,它渐渐长出了如青玉般的针叶。喜欢珍稀事物的人虽然尽力去寻找它,但在这王都城中却很少有真正懂它的人。难道没有像王羲之那样有高超书法技艺的人吗?大家只知道去寻觅像来禽这种常见的东西。 只有您王仲至侍郎心怀高远,一见到栝树幼苗就慷慨地拿出钱财买下。得到它的时候您欢喜得睡不着觉,把它赠送给我,这份情谊特别深厚。 在官府公堂后面的楼阁旁种下它,周围平凡的树木都自愧不如,就像普通的人站在戴着华丽簪子的贵人身边。精心栽培这小小的一寸树根,寄托着您对它长远的期望。 我常常担心它被束缚在这有限的空间里,会摧折它那如鸾鹤般的高远襟怀。谁能想到在一场积雨过后,清晨它透着寒芒,显得生机勃勃。 遗憾的是我临近归乡养老,看不到它长到十寻那么高大。等它树皮变得苍劲,守护着如玉般的枝干,它就可以日夜见证古今的变迁。不知道将来会是何人,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卧听这栝树如饥龙般的低吟。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