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庐山下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𬯀相应和,勇往争骖驔。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见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飙扫浑酣。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顾有移文惭。

译文:

杂乱的云朵想要将庐山掩埋,那势头和飘飞的狂风一同朝南涌去。 众多山峰间的云雾相互呼应,奋勇向前,如骏马奔腾般争先。 令人怜惜的是在那浓密的云雾之中,时不时露出紫色、翠色的山峦雾气。 大雁消失在东岭之外,云雾翻腾好似巨龙在西龛出现。 一时间这些景象引得人们坐在那里欢笑,短短立谈之间就变换出万千姿态。 突然暴雨冲破了那混沌的状态,清凉的疾风扫尽了那浓郁厚重的云雾。 那一片混沌廓然消散,它们到底归向了何处?这短暂的景象如此浅陋,又哪里值得去深入探究呢。 那挺拔的紫霄峰高高矗立,幽静深邃的白石庵藏于山中。 五老峰上几棵松树顶着积雪,双溪之水好似从天上落入深潭。 虽说默默祈祷得到了回应得以见到美景,但想起当年周颙的《北山移文》,我又有些自感惭愧。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