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疏事汉时,迹寓心已去。 许侯何足道,宁识此高趣。 可怜魏丞相,免冠谢陋举。 中兴多名臣,有道独两傅。 世途方毂击,谁肯行此路。 是身如委蜕,未蜕何所顾。 已蜕则两忘,身后谁毁誉。 所以遗子孙,买田岂先务。 我尝游东海,所历若有素。 神交久从君,屡梦今乃悟。 渊明作诗意,妙想非俗虑。 庶几二大夫,见微而知著。
和陶咏二疏
译文:
西汉时期的疏广、疏受叔侄二人,他们虽然还在官位上任职,但心思早已向往着归隐。像许广汉这样的人哪里值得一提,他又怎会懂得疏氏叔侄这种高尚的志趣呢?
可悲的是魏相,还摘下帽子为自己推荐不当而谢罪。东汉中兴有很多有名的大臣,但真正有高尚品德和操守的只有疏广、疏受这两位太傅。
如今的仕途上,人们争名逐利,车毂相互碰撞,熙熙攘攘,有谁肯走这淡泊名利、急流勇退的路呢?
人的身体就如同昆虫蜕皮一样,没蜕皮的时候有什么可留恋顾惜的呢?一旦蜕皮之后,过去的一切就都可忘却,死后又何必在意别人的诋毁或赞誉呢?
所以疏广、疏受留给子孙的,并不把买田置地当作首要的事情。
我曾经到过东海一带游历,所经历的仿佛与疏氏叔侄的心境早有默契。我早已在精神上与他们相交,多次梦到他们,如今才真正领悟其中深意。
陶渊明写这首《咏二疏》诗的意境,其中的妙思绝不是世俗之人所能想到的。他笔下的疏广、疏受二位大夫,能从细微之处察觉到事物发展的趋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