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苏轼 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一○ 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一○ 3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苏轼 申韩本自圣,陋古不复稽。 巨君纵独欲,借经作巌崖。 遂令青衿子,珠璧人人怀。 凿齿井蛙耳,信谓天可弥。 大道久分裂,破碎日愈离。 我如终不言,谁悟角与羁。 吾琴岂得已,昭氏有成亏。 译文: 申不害和韩非原本被尊为圣人,他们轻视古代传统,不再去考察往昔的经验和智慧。 王莽放纵自己的私欲,却假借儒家经典来为自己的行为构筑坚实的靠山。 这就使得那些年轻的学子们,人人都像怀揣着珍宝一样崇尚申韩之术。 他们就像长着锐利牙齿的野兽和井底之蛙一样见识短浅,竟然还认为可以弥合整个天下。 大道在长久的时间里已经分裂,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破碎的程度日益加深。 如果我始终不站出来说话,谁又能领悟到束缚和羁绊呢。 我弹奏这琴音并非我自愿,就像昭氏鼓琴一样,有成就必然也有亏损。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