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须笔

太仓失陈红,狡穴得余腐。 既兴丞相叹,又发廷尉怒。 磔肉饲饥猫,分髯杂霜兔。 插架刀槊健,落纸龙蛇骛。 物理未易诘,时来即所遇。 穿墉何卑微,托此得佳誉。

译文:

国家的粮仓里,那陈年的大米都不见了,原来是被狡猾的老鼠偷到洞穴里,剩下一些腐烂的粮食。这情景既让我们像丞相李斯一样,感叹老鼠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态(李斯曾见厕所之鼠与粮仓之鼠境遇不同而发感慨),又让人如同汉代廷尉张汤那样,因老鼠偷食而发怒(张汤儿时曾因家中肉被老鼠偷吃,掘鼠审讯)。 人们把老鼠抓来,割下它的肉喂给饥饿的猫,又把老鼠的胡须剪下来,和兔毛混在一起做成毛笔。制成的毛笔插在笔架上,就像刀枪一样刚健有力;用它在纸上书写,那字迹如同龙蛇般奔腾游走。 世间的道理很难去追问清楚,时机一到就会有这样奇妙的际遇。老鼠本来是在墙壁上打洞的卑微生物,却凭借这胡须做成毛笔得到了美好的声誉。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