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陀行

山坡陀兮下属江,势崖绝兮游波所荡如颓墙。 松茀律兮百尺,旁枝虬葛藟之。 上不见日兮下可依,吾曳杖兮吾僮以吾之书随。 藐余望兮水中汦,颀然而长者黄冠而羽衣。 澣颐坦腹盘石箕坐兮,山亦有趾安不危,四无人兮可忘饥。 仙人偓佺自言其居瑶之圃,一日一夜飞相往来不可数。 使其开口言兮,岂惟河汉无极惊余心。 默不言兮,蹇昭氏之不鼓琴。 憺将翔兮山海,与日月兮长在。 若有人兮梦中仇池我归路,此非小有兮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 昔余游于葛天兮,身非陶氏犹与偕。 乘渺茫良未果兮,仆夫悲余马怀。 聊逍遥兮容与,晞余发兮兰之渚。 余论世兮千载一人犹并时,余行诘曲兮欲知余者稀。 峨峨洋洋余方乐兮,譬余系舟于水鱼潜鸟举亦不知。 何必每念辄得应余若响,坐有如此兮人子期。

译文:

那山坡倾斜着向下延伸与江水相连,山势险峻陡峭,被游动的波浪冲击得如同要倒塌的墙壁一般。 松树高大挺拔足有百尺,旁边的树枝上缠绕着弯曲的藤蔓。 抬头看不见太阳,而下面却可以让人有所依托。我拄着拐杖,我的书童带着我的书跟在后面。 我远远眺望水中的小块陆地,看到一位身材修长的长者,头戴黄色帽子,身着羽衣。 他洗着脸、袒露着肚子,在大石头上像簸箕一样坐着。山也有它的根基,所以安稳不会倾危,四周没有人烟,仿佛可以让人忘却饥饿。 仙人偓佺说他住在美玉之园,一天一夜能在各处飞来飞去无数次。 要是他开口说话啊,那说出来的话恐怕像银河一样无边无际,定会让我内心震惊。 他默默不说话,就像昭氏不弹琴一样。 他安详地将要在山海间翱翔,与日月一样长久存在。 好像有人在梦中指引我去仇池山的归路,这仇池山并非小地方啊,唉,为何我如此喜欢这里而不想离去。 从前我曾神游于上古的葛天氏时代,我虽不是陶渊明那样的人,却也仿佛能与他同行。 想要乘着那渺茫的意境前行却终究未能实现,我的仆人悲伤,我的马也眷念不前。 姑且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漫步,在长着兰草的小洲上晒干我的头发。 我评说世间之事,认为千年之中能有一人与我心意相通,就如同和我生活在同一时代一样。我的行踪曲折难测,想真正了解我的人实在稀少。 我正沉浸在这如高山流水般的乐趣之中,就好像我的船系在水中,鱼儿潜入水底、鸟儿高飞远去我都不知道。 何必每次心中有所念想就一定要得到回应,就像声音响起就有回声一样。要是能有像钟子期那样的人坐在我身边该多好啊。
关于作者
宋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