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运河辛大观先行以此走寄

同下龟山时,舟行篙参差。 夜投洪泽口,访问失所之。 不应一日力,解至淮阴祠。 长淮自风浪,竟夕起忧疑。 旦日坐闸中,听水忘朝饥。 清泠见杂咏,蓊密闻群咿。 就柳喜高荫,避桥嫌窄卑。 凉风吹水面,襟袖不假披。 新螯与老鲑,登俎辄无遗。 饱食却思睡,睡起复何为。 稍厌理文字,惟思弄孙儿。 尚有数舟酒,独酌非所宜。 好话不得吐,两日舌如茨。 舟行虽云乐,先后不可期。 争如鞍马间,吟啸长追随。

译文:

当初我们一同从龟山顺流而下,船在水中行驶,船篙参差不齐地划动着。 夜晚,我们把船停靠在洪泽口,四处打听却失去了彼此的行踪。 真没想到一天的功夫,你竟然就到了淮阴祠。 淮河上风浪不断,一整晚我都在担忧疑虑之中。 第二天早晨坐在船闸里,听着水流的声音,连早饭的饥饿感都忘了。 清凉的环境让我想起那些杂诗雅咏,船旁茂密的芦苇丛里传来众人嘈杂的声音。 我靠近柳树,欣喜于它高大的树荫;避开桥梁,嫌弃它又窄又低矮。 凉风吹拂着水面,连襟袖都不用特意披上。 新鲜的螃蟹和肥美的老鲑鱼,一摆上餐桌就被吃得精光。 吃饱了就想睡觉,睡醒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 渐渐厌烦了处理文字事务,只想着逗弄小孙子。 船上还有好几船的酒,可一个人独酌也没什么意思。 有许多想说的好话却没办法说出来,这两天舌头就像被蒺藜扎了一样难受。 虽说乘船旅行也算快乐,但同行的先后顺序却难以预料。 哪比得上骑着鞍马同行,一路吟诗长啸,相互陪伴啊。
关于作者
宋代张舜民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