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乐府二首 野鹰来

野鹰来,雄雉走。 苍茫荒榛下,毰毸大如斗。 鹰来萧萧风雨寒,壮士台中一挥肘。 台高百尺临平川,山中放火秋草干。 雉肥兔饱走不去,野鹰飞下风萧然。 嵯峨呼鹰台,人去台已圮。 高台不可见,况复呼鹰子。 长歌野鹰来,当年落谁耳。 父生已不武,子立又不强。 北兵果南下,扰扰如驱羊。 鹰来野雉何暇走,束缚笼中安得翔。 可怜野雉亦有爪,两手捽鹰犹可伤。

译文:

野鹰飞来了,雄雉吓得四处奔逃。在那一片苍茫的荒榛丛下,雉鸡羽毛蓬松,体型大如斗一般。 野鹰飞来时,风声萧萧,带来阵阵风雨的寒凉。当年壮士站在台中挥动手肘,指挥着一切。那高台有百尺之高,俯瞰着平坦的原野。山中燃起了火,秋天的草都被烤干。此时野鸡肥硕、野兔饱足,想跑也跑不动了。野鹰从空中飞下,风声飒飒。 那巍峨的呼鹰台啊,如今人已经离去,台子也坍塌毁坏了。高高的台子都已经看不见了,更何况是当年在台上呼鹰的人呢。我高声唱着《野鹰来》这首歌,当年又有谁真正听进去了呢? 父辈在世时就不尚武,子辈成长起来也不够强大。北方的军队果然南下了,把百姓像驱赶羊群一样肆意侵扰。野鹰来了,野雉哪有闲暇逃跑,被束缚在笼子里又怎么能够飞翔呢。可怜那野雉其实也是有爪子的,若能用两只爪子去抓挠野鹰,说不定还能让野鹰受伤呢。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