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

堂上岐阳碑,吾兄所与我。 吾兄自善书,所取无不可。 欧阳弱而立,商隠瘦且椭。 小篆妙诘曲,波字美婀娜。 谭藩居颜前,何类学颜颇。 魏华自磨淬,峻秀不包裹。 九成刻贤俊,磊落杂幺么。 英公与褒鄂,戈戟闻自荷。 何年学操笔,终岁惟箭笴。 书成亦可爱,艺业嗟独伙。 余虽谬学文,书字每慵堕。 车前驾骐骥,车后系羸跛。 逾年学举足,渐亦行𫘟騀。 古人有遗迹,䈕短不及鏁。 愿从兄发之,洗砚处兄左。

译文:

在堂中摆放着岐阳的碑刻,这是兄长苏轼送给我的。 我的兄长他自己就擅长书法,他所选取的东西自然没有不好的。 就像欧阳询的字刚劲而挺拔,如同少年般充满朝气;李商隐的字瘦劲且略带椭圆,别具一格。小篆的笔画精妙地盘曲转折,书写出的波字就像美丽女子般身姿婀娜。谭藩的书法风格处于颜真卿之前,和学颜体的人相比也有自己的特色。魏华的书法经过不断磨砺,笔力峻峭秀丽,毫不藏拙。 九成宫碑上刻着贤才俊杰的事迹,那些文字有的雄浑磊落,有的则显得渺小平凡。碑上关于英国公、褒国公、鄂国公的记载,仿佛能让人听到他们手持戈戟的威武之声。 我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学拿笔写字,一年到头就像摆弄箭杆一样练习。虽然写成的字也有些可爱之处,但和兄长比起来,我的技艺和成就可就差远了。 我虽然错误地学着写文章,但对于书法总是慵懒懈怠。就好像在车前驾着骐骥良马,而车后却拴着瘦弱跛脚的马。不过经过一年的努力试着学写字,渐渐地也能写得有模有样了。 古人留下了许多书法遗迹,可惜我的见识短浅,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奥妙。我希望能跟从兄长学习,在兄长身旁洗砚研墨,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