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 诅楚文

诅楚楚如桀,诅秦秦则纣。 桀罪使信然,纣语安足受。 牲肥酒醪洁,夸诞鬼不祐。 鬼非东诸侯,岂信辩士口。 碑埋祈年下,意绕章华走。 得楚不付孙,但为刘季取。 吾闻秦穆公,与晋实甥舅。 盟郑绝晋欢,结楚将自救。 使秦诅楚人,晋亦议其后。 诸侯迭相诅,祸福果谁有。 世人不知道,好古无可否。 何当投泾流,浑浊盖鄙丑。

译文:

谴责楚国时,把楚国说得像夏桀一样暴虐无道;谴责秦国时,又把秦国说成是商纣那般罪恶滔天。 要是夏桀的罪行真像说的那样确凿,那商纣似的指责,秦国又怎么能甘心承受呢。 祭祀用的牲畜肥壮,美酒干净,可那些夸大荒诞的言辞,鬼神是不会庇佑的。 这些鬼神又不是东方诸侯国的神灵,怎么会轻信那些善辩之士的话呢。 《诅楚文》的石碑被埋在祈年宫之下,可其心思却围绕着楚国的章华台转悠。 就算秦国战胜了楚国,也没能把成果传给子孙,最后不过是被刘邦夺取了天下。 我听说秦穆公和晋国实际上是甥舅关系。他和郑国结盟,惹得晋国不高兴,又结交楚国来寻求自保。 如果秦国去诅咒楚国,晋国也会在后面议论指责。 诸侯之间相互诅咒,那祸福到底会落在谁的头上呢。 世上的人不懂得大道,只是盲目地喜好古代的东西,却不加以评判对错。 什么时候能把这《诅楚文》投进泾河的水流里,让河水的浑浊掩盖它的浅陋丑恶。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