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谿堂读书

为吏岂厌事,厌事日堕媮。 著书虽不急,实与百世谋。 问吏所事何,过客及系囚。 客实虚搅人,囚有不自由。 办之何益增,不办亦足忧。 嗟此谁不能,脱去使自收。 幽幽南山麓,下有溪水流。 溪上亦有堂,其水可濯漱。 终日不见人,惟有山鹿呦。 是时夏之初,溪冷如孟秋。 山椹黄笠展,林笋紫角抽。 朝取笋为羹,莫以椹为羞。 溪鱼鲤与鲂,山鸟鴬与鸠。 食之饱且平,偃仰自佚休。 试探箧中书,把卷揖前修。 恍如反故乡,亲朋自相求。 蔚如瓮中糟,久熟待一𥬠。 为文若江河,岂复有刻锼。 尚何忆我为,欲与我同游。 我虽不能往,寄诗以解愁。

译文:

做官吏难道是讨厌事务吗?其实是因为厌烦这些事,人一天天变得懒惰懈怠。著书虽然不是当下急迫之事,但实际上是在为百世之后做打算。 要问官吏日常都处理些什么事,无非就是迎来送往过客,以及管理那些被囚禁的犯人。过客实际上白白地打扰人,囚犯又失去了自由。把这些事办好又能增添什么益处呢,办不好却又足够让人忧虑。唉,这事情谁不会做呀,不如摆脱这些,让自己能有所收敛和回归本真。 幽静的终南山山脚下,有溪水潺潺流淌。溪水边上还有一座堂屋,那溪水可以用来洗漱。整天都见不到人,只有山间的小鹿发出呦呦的叫声。 此时正值初夏,溪水清凉得如同孟秋时节。山中的桑椹像黄色的斗笠般展开,林间的竹笋像紫色的角一样破土而出。早上采来竹笋做成羹汤,晚上把桑椹当作菜肴。溪水里有鲤鱼和鲂鱼,山林中有鴬鸟和鸠鸟。吃了这些让人饱腹又心平气和,仰卧或俯卧都能自在地休息。 试着打开箱子里的书,拿起书卷向古代的贤德之人行礼致敬。恍惚间就好像回到了故乡,亲朋好友都来相互问候。那种感觉就如同瓮中的酒糟,长久发酵成熟,只等着一次漉取。写文章就像江河奔腾,哪里还需要刻意雕琢呢。 你还惦记着我做什么呢,还想和我一同去那里游玩。我虽然没办法前往,但还是寄这首诗来排解心中的愁绪。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