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林侄韵赋雪

密雪来何晚,穷冬候欲差。 投空落细米,布地净平沙。 缭绕飞相著,重仍积暗加。 雨微花破碎,风细脚倾斜。 次第来如掺,冥蒙堕不哗。 𬊈鹅吹劲鞴,秀苇拂轻泪。 画字飘还没,团毬暖旋窊。 出盐东海若,炼石古皇娲。 翻簸腾归骑,纷飘集晚鸦。 庭梅辨红萼,垅麦覆黄芽。 拨砌求新药,寻踪射伏䴥。 埋楼平尽脊,集树短留槎。 乱下曾何择,平铺欲尽遮。 欺贫寒入褐,恼客重添车。 积素聊成烛,烹甘强试茶。 病僧添晓钵,老令放晨衙。 融液曾何有,鲜明竟不奢。 积多还避井,化早发从畬。 溜滴檐垂箸,行观迳转蛇。 谁能相就醉,都市酒容赊。

译文:

这场密集的大雪来得可真晚啊,都到深冬了,时令好像都有些错乱。 雪花纷纷扬扬投向空中,就像细小的米粒洒落,落在地上,把地面覆盖得如同平整的沙地一般干净。 雪花缭绕着飞舞,相互粘连在一起,不断地飘落堆积,不知不觉间雪就越积越厚。 细雨般的雪花飘洒,好似花朵破碎开来;微风轻拂,雪花倾斜着飘落。 雪花依次飘落,就像有人有节奏地撒下一样,迷迷茫茫地落下,悄然无声。 那纷纷扬扬的雪,就像用强劲的风箱吹起的碎鹅毛;又似轻柔的芦苇拂过脸颊,带着微微的凉意。 在雪地上写字,刚写好就被飘落的雪花盖住消失不见;团起的雪球,拿在手里很快就被捂出了凹陷。 这雪就像是东海之神撒出的盐,又像是上古女娲炼就的五彩石碎片。 雪花翻腾飞舞,仿佛是归来的骑士在奔腾驰骋;纷纷扬扬地聚集,宛如傍晚归巢的乌鸦。 庭院里的梅花在白雪中,还能分辨出那红色的花萼;田垄上的麦苗被雪覆盖着,底下藏着黄色的嫩芽。 有人拨开台阶上的积雪,寻找新长出来的药草;有人循着踪迹去猎捕藏在雪下的野兽。 高楼被雪掩埋,只露出屋脊;树木被雪堆满,只留下短短的树杈。 雪花胡乱地飘落,根本不加选择,平铺开来,几乎要把一切都遮盖住。 这寒冷的雪欺负贫寒之人,钻进他们破旧的粗布衣服里;还打扰远行的客人,让他们的车子又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堆积的白雪暂且可以当作照明的蜡烛,煮上一杯好茶勉强品尝一番。 生病的僧人清晨的钵盂里又多了一层积雪,年老的县令也因为这场雪而暂停了早晨的升堂办公。 这雪融化之后似乎什么都没留下,洁白鲜明却并不奢华张扬。 积雪太多时还要避开井口,雪化得早的地方,田地里开始有了生机。 屋檐上融化的雪水像筷子一样滴落下来,行走在小路上,只见小径弯弯曲曲,宛如蛇行。 谁能来和我一起喝个痛快呢,城里的酒还可以赊账啊。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