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 登嵩山十首 其八

肃肃避暑宫,石殿秋日冷。 凛然中庭柏,气压千夫整。 风声答万壑,云色通诸岭。 材大难为工,甘与蓬蒿屏。

译文:

那座庄严肃穆的避暑宫殿,石头建造的殿堂在秋日里透着阵阵寒意。 庭院之中,那棵苍劲的柏树气势凛然,它那威严的气场就像统领着整齐有序、能以一敌千的士兵。 山风呼啸而过,回应着无数沟壑发出的声响,天上云朵的颜色与各个山岭相互交融、连成一片。 这柏树如此高大粗壮,难以被工匠雕琢利用,它甘愿与蓬蒿之类的野草一同隐没在这山林之中。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