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自普照入山独游二庵

披榛入山山路细,钟声出寺门将闭。 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 野人茅茨苫竹屋,终身局促无生计。 天公未省长困人,春田米尽秋田继。 老妻稚子亦自乐,野草山花还插髻。 长笑人间醉未醒,终老辛勤漫欺世。

译文:

我拨开杂乱的榛莽走进山里,山间的小路十分狭窄。寺庙里传来的钟声响起,山门快要关闭了。 石头上的青苔慢慢地爬上了我的草鞋,草上的露珠纷纷地沾湿了我的衣袖。 山里的村民用茅草和竹子搭建起简陋的房屋,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局促的环境中,似乎没有什么谋生的办法。 不过老天爷似乎也不会一直让人陷入困境,春天田里的粮食吃完了,秋天田里又会有新的收成接上。 他们的老妻和小孩也自有一番乐趣,还会把野草和山花插在发髻上。 我不禁长久地嘲笑那些世间之人,他们沉醉在名利之中还没清醒过来,辛辛苦苦忙碌一辈子,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