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二咏 食鸡头

芡叶初生绉如縠,南风吹开轮脱毂。 紫苞青刺攒猬毛,水面放花波底熟。 森然赤手初莫近,谁料明珠藏满腹。 剖开膏液尚模糊,大盎磨声风雨速。 清泉活火曾未久,满堂坐客分升掬。 纷然咀噍惟恐迟,势若群雏方脱粟。 东都每忆会灵沼,南国陂塘种尤足。 东游尘土未应嫌,此物秋来日尝食。

译文:

芡实的叶子刚长出来时,皱巴巴的就像有褶皱的纱縠,南风吹拂,那叶子舒展开来,就好像车轮从车毂上脱离。 紫色的苞衣、青色的尖刺,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攒聚着,芡实花在水面开放,而水下的芡实就在波底慢慢成熟。 那些带着尖刺的芡实,光着手可不敢轻易去靠近,谁能想到这带刺的外壳里面,竟藏着像明珠一样的果实。 把芡实剥开,里面的果肉还带着些模糊的浆液,把它们放进大盆里研磨,那声音就像风雨声一样急促。 用清澈的泉水、旺盛的火来煮芡实,没过多久,满屋子的客人就开始分着享用这美食了。 大家纷纷快速地咀嚼品尝,生怕吃得慢了,那情形就好像一群雏鸟在争抢刚脱壳的粟米。 我时常回忆起在东都时,在会灵沼的那些时光,而南方的池塘里芡实种得更多。 就算东游时沾染了满身尘土也不用嫌弃,到了秋天,这芡实可是每天都能品尝的美味呢。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