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宗弼暴雨

执热卧北窗,淋漓汗流注。 蛟龙遁水府,谁起叩天户。 偶然终日风,振扰北山雾。 崩腾转相轧,变化不容睹。 雷声运车毂,雨点倾豆黍。 逡巡溜河汉,指顾才笑语。 破屋少干床,茅苫固难御。 出门泥没足,此厄比邻溥。 苟令终岁熟,敢有今日怒。 晚照上东轩,清风袭虚庑。 微生免荷鉏,但喜脱烦暑。 农父更事多,缺塘已增土。

译文:

酷热难耐,我躺在北窗之下,汗水如注般不停地流淌。蛟龙都躲进了水底的宫殿,可又有谁能起身去敲响那上天的门户,为人间求来清凉呢? 偶然间,一整天都刮起了大风,狂风扰动着北山的雾霭。那云雾崩腾涌动,相互挤压,变化之快让人根本来不及看清楚。 雷声滚滚,就像车轮在滚动;雨点密集,仿佛是倾倒而下的豆黍。转眼间,大雨如银河决堤般倾泻而下,而就在人们刚刚交谈笑语的片刻之间,暴雨就来了。 破旧的屋子几乎没有一处干燥的床铺,那单薄的茅草屋顶根本无法抵御这狂风暴雨。出门一看,地上的泥泞没过了双脚,这种困厄在邻里之间是普遍存在的。 但只要能让这一年庄稼丰收,又怎敢对这狂风暴雨心生怨怒呢。傍晚的阳光洒在东面的轩窗上,清凉的风轻轻吹进空荡荡的走廊。我这渺小的生命不用扛着锄头劳作,只庆幸能摆脱这烦人的暑热。有经验的老农经历的事情多,已经把缺水的池塘周边添上了土,为蓄水做准备啦。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