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子野道人

食无酒肉腹亦饱,室无妻妾身自好。 世间深重未肯回,达士清虚辄先了。 眼看鸿鹄薄云汉,长笑驽骀安栈皂。 腹中夜气何郁郁,海底朝阳常杲杲。 一廛不顾旧山深,万里来看故人老。 空车独载王阳橐,远游屡食安期枣。 东州相逢真邂逅,南国思归又惊矫。 道成若见王方平,背痒莫念麻姑爪。

译文:

### 译文 即便饮食中没有酒肉,肚子也能吃饱;即便屋子里没有妻子相伴,自身也能怡然自好。 世间之人深陷功名利禄的泥潭难以回头,而通达之士却能早早参透这一切,追求清虚之境。 你眼看着鸿鹄高飞直入云霄,不禁放声嘲笑那只能在马槽边安身的劣马。 你腹中充盈着夜晚滋生的浩然正气,就像海底的朝阳一样明亮而充满生机。 你舍弃了故乡幽深的山林,不顾世俗的羁绊,不远万里来看望我这个故人。 你空车而来,只带着像王阳那样的简单行囊,远游途中还常服食像安期枣一样的仙物。 我们在东州相逢实在是一场意外的机缘,你虽身处南国却思归之心急切而洒脱。 倘若你修道有成见到了仙人王方平,可不要因为背上痒痒就想念麻姑的仙爪来挠痒呀。 ### 解析 这首诗是苏辙赠给吴子野道人的,诗中赞扬了吴子野道人不贪恋世俗的功名利禄,追求清虚、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精神境界。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用典,生动地描绘了道人的形象,并表达了对他的欣赏与期许。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