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张天骥山人郊居

南山莫将归,下访张夫子。 黍稷满秋风,蓬麻翳邻里。 君年三十八,三十有归意。 躬耕奉慈亲,未觉鉏耰鄙。 读书北窗竹,酿酒南园水。 松菊半成阴,日有幽居喜。 客来时借问,问子何年起。 新求西溪石,更筑茆堂址。 但令三岁熟,此计行亦遂。 堂成不出门,清名满朝市。

译文:

南山啊,先别急着回去,我要下山去拜访张夫子。 秋风中,黍稷等农作物一片丰饶景象,蓬麻长得十分繁茂,遮蔽了周边的邻里人家。 您今年三十八岁,三十岁的时候就有了归隐的心意。 亲自耕种土地来奉养慈爱的双亲,并不觉得耕种这些农活是低下的事情。 在北窗边的竹林下读书,用南园的水来酿酒。 松树和菊花已有了半片绿荫,每天都能享受到隐居生活的喜悦。 有客人来的时候常常会询问,问您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新的规划。 您新找来了西溪的石头,准备重新修筑茅草堂的地基。 只要能连续三年庄稼丰收,这个计划就可以顺利实现了。 等茅草堂建成之后,您就可以足不出户,而您的清名却能传遍朝廷和市井。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