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济南守李公择

岱阴皆平田,济南附山麓。 山穷水泉见,发越遍溪谷。 分流绕涂巷,暖气烝草木。 下田满粳稻,秋成比禾菽。 池塘浸余润,菱芡亦云足。 辞家四千里,恃此慰穷独。 公从吴兴来,苕霅犹在目。 应恐齐鲁间,长被尘土辱。 不知西垣下,滉漾千亩渌。 仰见鸥鹭翻,俯视龟鱼浴。 初来厌桴鼓,稍久捐鞭扑。 清诗调嘉宾,夜话继华烛。 飞花暮雪深,浮蚁糟床熟。 相对各忘归,西来自嫌速。 人生每多故,乐事难再卜。 巨野一汗漫,河济相腾蹙。 流沙翳桑土,蛟蜃处人屋。 农亩分沉埋,城门遭板筑。 伤心念漂荡,引手救颠覆。 劳苦空自知,吁嗟欲谁告。 遥知旧游处,落落空遗躅。 平生读书史,物理粗能瞩。 归耕久不遂,终作羝羊触。 赋诗心自惊,请公再三读。

译文:

泰山北面都是平坦的田地,济南城紧挨着山麓。 山脉到了尽头,泉水就显现出来,奔涌流淌在溪谷之间。 泉水分流环绕着街巷,温暖的水汽滋养着草木。 低洼的田地里种满了粳稻,秋天的收成能与各种庄稼相媲美。 池塘里浸润着多余的水分,菱角和芡实也十分充足。 我离开家乡四千里,全靠这些美景和丰收来慰藉我这孤独穷困之人。 您从吴兴而来,苕溪和霅溪的景色还历历在目。 您或许会担心齐鲁大地,总是被尘土所污染。 却不知道在城西的垣墙之下,有着千亩波光粼粼的绿水。 抬头能看见鸥鹭在空中翻飞,低头能看到龟鱼在水中畅游。 我刚来这里时厌烦官府的鼓声,时间久了也不再动用刑罚。 用清新的诗句招待嘉宾,夜晚在华丽的烛光下交谈。 暮雪纷飞,如同飞花飘落,酒槽里的新酒已经酿成。 我们相对而坐,都忘了回家,我从西边来都嫌来得太快。 人生常常多有变故,快乐的事情难以再次预料。 巨野泽一片汪洋,黄河和济水相互奔腾冲击。 流沙掩埋了桑田,蛟龙和大蛤占据了人们的房屋。 农田被淹没,城门也被修筑防御。 我伤心地想着那些漂泊的百姓,伸手想要拯救他们于危难。 其中的劳苦只有自己知道,唉声叹气又能向谁诉说呢。 我遥想过去游玩的地方,如今只剩下稀疏的遗迹。 我一生研读诗书史籍,对事物的道理也大致能够洞察。 归隐田园的愿望许久都未能实现,最终就像公羊用角去撞篱笆一样进退两难。 我赋诗时自己都感到心惊,请您仔细地多读几遍。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