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正国博醉吟庵

姑熟溪头醉吟客,归作茅庵劣容席。 团团鹄卵中自明,窗前月出夜更清。 醉吟自作溪上语,不学拥鼻雒阳生。 诗成付与坐中读,知有清溪可终日。 作诗饮酒聊复同,谁来共枕溪中石。 圆天方地千万里,中与此间大相似。 嚣然一息不自停,水火雷风相灭起。 直须只作此庵看,歌罢曲肱还醉眠。 不用骑鲸学李白,东入沧海观桑田。

译文:

在姑熟溪头有一位醉吟的客人,归来后建造了一座简陋的茅庵,仅仅能容下一张坐席。 这茅庵就像那圆圆的鹄卵,里面透着光亮,当窗前明月升起,夜晚显得更加清幽。 醉吟的人自己创作着溪边的诗句,不像那些故作姿态学洛下书生吟咏的人。 诗写成后交给座中的人诵读,让人知道这清溪之畔足以让人终其一生。 作诗和饮酒的乐趣大致相同,可谁又能来和我一起共枕溪中的石头呢? 天地广阔有千万里,可这茅庵所在之处和这广阔天地大有相似。 世间喧嚣一刻也不停息,就像水火雷风相互消长起伏。 我们只需要把这茅庵当作整个世界来看待,唱完歌后弯曲着胳膊就可以醉卧入眠。 不必像李白那样幻想骑鲸遨游,东入沧海去看世事变迁。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