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铁拄杖

截竹为杖瘦且轻,石坚竹破误汝行。 削木为杖轻且好,道远木折恐不到。 闽君铁杖七尺长,色如黑蛇气如霜。 提携但恐汝无力,撞坚过崄安能伤。 柳公虽老尚强健,闭门却扫不复将。 知公足力无险阻,怜公未有登山侣。 回生四海惟一身,袖中长剑为两人。 洞庭漫天不觉过,半酣起舞惊鬼神。 愿公此杖亦如此,适意遨游日千里。 归来倚壁示时人,海外苍茫空自记。

译文:

把竹子截断做成拐杖,又细又轻,可要是碰到坚硬的石头,竹子容易折断,会耽误你的行程。 将木头削成拐杖,既轻便又好用,然而路途遥远,木头也可能折断,说不定就到不了目的地。 闽君有根铁拐杖,长达七尺,颜色就像黑色的蛇,散发着如霜般的寒气。 我只是担心你力气不够,没办法一直提着它,不过要是用它去撞击坚硬之物、跨越险峻之地,它又怎么会损伤呢。 柳公虽然上了年纪,但身体还算强健,只是闭门谢客,不再携带拐杖出门远游。 我知道您脚力好,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也心疼您没有登山游玩的伙伴。 您让四海间的人重获生机,却只剩孤身一人,袖中的长剑好似能代表两个人的力量。 洞庭湖湖面广阔,波涛漫天,您也能轻松度过,半醉之时起身起舞,那姿态能让鬼神都感到惊叹。 希望您这根铁拐杖也能像您一样出色,陪着您随心所欲地遨游,一日能行走千里。 等您游玩归来,把拐杖靠在墙壁上给旁人看,那些海外的苍茫胜景只能自己在记忆中回味了。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