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贡士

泮水生芹藻,干旄在浚城。 桑鸮同变响,苹鹿共和鸣。 秋晚槐先堕,霜多桂向荣。 清尊助劝驾,急管发欢声。 勇锐青衿士,淹通白发生。 芬芳杂兰菊,变化等鹍鲸。 去日衣冠盛,归时里巷惊。 坐中词赋客,愧尔一经明。

译文:

在学校的水池里,水芹和水藻生长得十分繁茂,那装饰着牦牛尾的旗帜在浚城随风飘扬。 原本像恶鸟桑鸮一样不善的声音,如今都一同发生了转变;就如同那食苹的小鹿,大家一起和谐地鸣叫。 到了秋末时分,槐树的叶子率先掉落,然而在霜雪较多的环境中,桂树却依旧欣欣向荣。 人们举起清醇的酒杯,为即将赴考的学子们劝酒送行,急促的管乐声中发出阵阵欢呼。 那些勇敢而敏锐的青年学子,和学识渊博但已白发苍苍的学者们都积极参与其中。 他们的气质如同兰花和菊花一般芬芳美好,未来的发展变化就像鲲化为鹏、鲸遨游大海一样不可限量。 他们离开家乡去参加科举时,穿着整齐的衣冠,场面十分盛大;等他们考中归来时,定会让乡里街坊都为之惊叹。 坐在这席间擅长词赋的人啊,面对这些精通一经的学子,都会感到自愧不如。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