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其三

百病侵形骸,渐老同破屋。 中有一寸空,能用辐与毂。 忽如丹砂走,不受凡火伏。 前瞻已不远,后蹑愈难逐。 将炊甑中饭,未悟窗下烛。 聪明役声形,口腹嗜鱼肉。 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 未知按妙指,漫欲理丝竹。 庐山多名缁,过客礼白足。 达观等存亡,世俗强歌哭。 确然金石心,不畏蚊蚋触。 顺忍为裳衣,供施谢荣禄。 真人我自有,渡海笑徐福。 众皆指庸庸,自顾非碌碌。 愧君诗意厚,桃李报琼玉。 举网罗众禽,有获非一目。 喧啾定无用,要自取黄鹄。 君看大方家,慎勿留一曲。

译文:

这首诗内容丰富且蕴含深刻哲理,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各种疾病侵蚀着我的身体,人渐渐老去就如同那破旧的房屋一般,破败不堪。不过在这衰败的躯壳之中,还有着一寸空灵之地,它就像车轴能够驱动辐条和车轮转动一样,有着特殊的功用。 突然之间,就好像那丹砂在体内游走,凡俗的火候根本无法降伏它。往前看,目标似乎已经不远了,但后面的人想要追赶却愈发困难。 人们忙着准备甑里的饭食,却没有领悟到时光就像窗下的蜡烛,悄然流逝。大家用聪明才智去追逐声色之娱,口腹之欲也热衷于鱼肉美食。这就如同尘土污泥遮蔽了泉水和水井,荆棘破坏了田间的禾苗与粟谷。 有些人还没掌握精妙的指法,就胡乱地想要弹奏丝竹乐器。庐山有很多有名的僧人,过往的客人都会向那些修行的高僧行礼。 豁达的人把生死存亡看作是一样的,而世俗之人却要强颜欢笑或者悲声痛哭。我有着如金石般坚定的心志,根本不害怕蚊虫的叮咬。我把顺服忍耐当作衣裳,对荣华富贵的赏赐表示感谢但并不在意。 我本就拥有真正的自我,像徐福那样渡海求仙不过是可笑之举。众人都指着我说我平庸无奇,但我自己知道我并非碌碌无为之人。 我很惭愧你诗意如此深厚,我只能用微薄的心意来回报你珍贵的情谊。这就好像撒网捕捉众多的鸟儿,有所收获并不是只靠一只眼睛就能做到的。那些叽叽喳喳乱叫的鸟儿肯定没什么用,重要的是要自己去捕获那高洁的黄鹄。 你看那些真正的大家,千万不要只拘泥于某一种技艺或见解啊。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