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写真李道士

君不见景灵六殿图功臣,进贤大羽东西陈。 能令将相长在世,自古独有曹将军。 嵩高李师掉头笑,自言弄笔通前身。 百年遗像谁复识,满朝冠剑多伟人。 据鞍一见心有得,临窗相对疑通神。 十年江海须半脱,归来俯仰惭簪绅。 一挥七尺倚墙立,客来顾我诚似君。 金章紫绶本非有,绿蓑黄篛甘长贫。 如何画作白衣老,置之茅屋全吾真。

译文:

你难道没看到景灵宫里的六座殿堂里画着功臣的画像吗?那些头戴进贤冠、身着大羽服的功臣画像,东西排列着。能够让将相们永远活在世人的记忆中,自古以来只有曹霸将军能做到。 嵩山的李道士听了却掉头一笑,自称舞文弄墨、绘画技艺是传承了前世的本事。百年来那些遗留下来的画像,有谁还能真正了解其中人物呢?满朝都是佩戴着冠剑的杰出人物。 我骑着马与李道士一见,他便心中有数,对着窗户为我画像时,那神情仿佛与神相通。 十年间我在江海间漂泊,胡须都脱落了一半,如今归来,面对朝中官员,俯仰之间心中满是惭愧。 李道士大笔一挥,一幅七尺高的画像就靠在墙边立着了,客人们来看到画像,都说确实画得像我。 我本来就没有金章紫绶这样的高官显贵之物,甘愿披着绿蓑衣、戴着黄斗笠长久地过着清贫的生活。为什么要把我画成一个白衣老者,把这幅画像放在茅屋之中,倒保全了我的本真啊。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