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贤堂

杨公守临汝,俯仰八十载。 推迁城市非,散落篇章在。 外物固难必,清名竟安頼。 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 飞翔栋宇回,滉荡波流对。 稍存楸梧高,大剪菰蒲秽。 遗编访诸子,翠石补前废。 吏民亦潸然,未替甘棠爱。

译文:

杨公曾治理临汝,从那时到如今已过了八十年。 时光流转,城市的面貌早已改变,可他遗留下来的诗文却依然存在。 身外之物本来就难以长久留存,那高洁的名声究竟依靠什么来维系呢? 思贤堂独自矗立在水中小洲的右侧,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堂前的塑像之上,仿佛给它披上了一层华服。 飞鸟在堂宇间盘旋飞翔,波光粼粼的水流在堂前荡漾。 堂前高大的楸树和梧桐还稍稍留存,杂乱的菰蒲等杂草已被大量清除。 后人寻访杨公的遗著传给子孙,用翠绿的石碑来弥补过去毁坏的部分。 当地的官吏和百姓看到这些,也都感动得落泪,大家对杨公的爱戴之情从未衰减,就像人们对甘棠树的喜爱一样,纪念着这位贤德的官员。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