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 其一

家风台柏老,遗直故依然。 节见南迁后,神凝未瞑前。 临民旧有法,训子适成篇。 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

译文:

这首诗并不是古诗词,而是挽词,是悼念唐修撰义问的。以下是翻译成比较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 你们家有着像御史台柏木一样刚正不阿的优良家风,那遗留下的正直品格至今依旧留存。 您的高尚气节在被贬往南方之后更能清晰地显现出来,在临终前,您依旧精神专注、镇定从容。 您在治理百姓的时候向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教导子女方面也恰好留下了诸多道理和篇章。 传说中九转仙丹如今仍然存在,就如同魏伯阳的《参同契》哪里会是虚妄的传言呢(这里或许是暗指唐修撰义问有高深的学识和修养,如同炼丹修仙一样有着超凡的追求和成果)。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