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登封揖仙亭

灵王太子本读书,纵谈谷洛参诸儒。 生来不见全盛初,老成遗训谁楷模。 心知渐失文武余,萧然直入山中居。 山间吹笙凤凰呼,升天白日乘龙车。 周人聚观拜路隅,明月为佩云为裾。 归来千岁孰在无,赤松老彭自为徒。 上侍玉宸临九区,烜赫不类山泽癯。 依山作邑贤大夫,夜中焚香溯空虚。 我欲从之驾肩舆,秋风八月来徐徐。

译文:

灵王的太子原本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纵情谈论谷水和洛水的事,还与各位儒者一起探讨学问。 他出生的时候已经看不到周朝全盛时期的景象了,那些老成人留下来的训诫,又有谁能当作楷模来遵循呢? 他心里明白周朝渐渐失去了周文王、周武王时期遗留下来的美好风范,便潇洒地直接到山中隐居起来。 在山间他吹奏笙箫,引得凤凰都声声呼应,后来在白天升上天空,乘坐着龙拉的车子。 周朝的百姓聚集围观,在路边跪拜,只见他明月当作玉佩,云霞当作衣襟。 他离开人间千年之后,当年的人还有谁留存于世呢?他与赤松子、老彭这些仙人结为同伴。 他在天上侍奉着玉帝,俯瞰着九州大地,光彩显赫,完全不像那隐居山林的清瘦之人。 在依山的地方任职的贤明大夫,在夜里焚香,向着天空追慕仙人。 我也想跟着他一起,坐着轿子,在秋风飒飒的八月慢慢地前去。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