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提举太平宫欲还居颍川

避世山林中,衣草食芋栗。 奈何处朝市,日耗太仓积。 中心久自笑,公议肯相释。 终然幸宽政,尚许存寄秩。 经年汝南居,久与茅茨隔。 祠官一扫空,避就两皆失。 父子相携扶,里巷行可即。 屋敝且圬墙,蝗余尚遗粒。 交游忌点染,还往但亲戚。 闭门便衰病,杜口谢弹诘。 余年迫悬车,奏草屡濡笔。 籍中顾未敢,尔后傥容乞。 幽居足暇豫,肉食多忧栗。 永怀城东老,未尽长年术。

译文:

我原本想在山林之中避世隐居,穿着粗布衣服,以芋头和栗子为食。 可无奈却身处朝廷与都市之中,每日消耗着国家仓库里的粮食储备。 我内心长久以来都暗自嘲笑自己,公众的议论又怎么肯轻易放过我呢。 最终庆幸遇上了宽厚的政策,还允许我保留寄禄官的官阶。 我在汝南居住了一年,已经很久没有住在简陋的茅屋之中了。 如今掌管祭祀的官职一下子被免去,进身与退避这两条路都走不通了。 我和父亲相互搀扶着,走在里巷之中,这场景似乎近在眼前。 屋子破旧了,就先把墙壁粉刷一下,蝗虫灾害过后地里还剩下些粮食。 我担心交往的人会受到我的牵连,所以来来往往的只有亲戚。 关上家门正好调养我衰弱的病体,闭上嘴巴不再回应别人的弹劾与责问。 我这余年已经临近七十岁该辞官的年纪了,奏请辞官的文稿我多次提笔想写。 只是在册籍上还不敢贸然申请,之后倘若能允许我辞官就好了。 隐居生活十分悠闲自在,做官享受美食却常常忧心忡忡。 我一直怀念着城东的老者,他还有延年益寿的方法没有传授给我呢。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