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历时书不雨,此法存春秋。 我请诛旱魃,天公信闻不。 魃去未出门,油云裹嵩丘。 蒙蒙三日雨,入土如膏流。 二麦返生意,百草萌芽抽。 农夫但相贺,漫不知其由。 魃来有巢穴,遗卵遍九州。 一扫不能尽,余孽未遽休。 安得风雨师,速遣雷霆搜。 众魃诚已去,秋成傥无忧。

译文:

在古代,《春秋》这部史书就有记载长时间不下雨情况的传统。我真心请求上天诛杀那带来旱灾的旱魃,老天爷您真的听到我的请求了吗? 就在我祈祷时,旱魃还没离开这地界呢,那浓稠得像油一样的云朵就已经将嵩山包裹起来了。紧接着,牛毛细雨淅淅沥沥下了足足三天,雨水渗入土壤,就好像油脂在流淌,滋润无比。 这场及时雨让冬小麦和春小麦都恢复了生机,各种花草也纷纷抽出了嫩芽。农夫们见此情景,只是相互庆贺,却还迷迷糊糊不知道这场雨是怎么来的。 要知道,旱魃是有藏身之处的,它们留下的卵遍布整个九州大地。就算这次能赶走一批旱魃,也没办法一下子全部消灭干净,残余的祸害不会马上就消停。 怎样才能请动风雨之神呢?让他们赶快派遣雷霆去仔细搜寻。要是那些旱魃真的都被赶走了,今年秋天的收成或许就不用担忧啦。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