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坡遗墨卷后

少年喜为文,兄弟俱有名。 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 篇章散人间,堕地皆琼英。 凛然自一家,岂与余人争。 多难晚流落,归来分死生。 晨光迫残月,回顾失长庚。 展卷得遗草,流涕湿冠缨。 斯文久衰弊,泾流自为清。 科斗藏壁中,见者空叹惊。 废兴自有时,诗书付西京。

译文:

我年少的时候就喜爱写文章,和兄长在当时都有了些名气。世人所言并非虚妄,我自己也清楚,论才学我比不上兄长。 兄长的文章流传在世间,每一篇落到地上都如美玉般珍贵。他的文章风格刚正不凡,自成一派,哪里需要去和别人争个高低呢。 后来我们历经诸多艰难,到了晚年还被贬官流落各地。兄长归来后不久便与世长辞,生死两隔。就如同早晨的阳光逼近了残月,回头再看,长庚星也消失不见了,兄长就这样离我而去。 我展开书卷,看到兄长留下的手稿,泪水忍不住流下来,打湿了我的帽带。 如今这文学之道已经衰败很久了,而兄长的文章就像泾水一样独自保持着清澈。他的作品就如同古代藏于墙壁中的科斗文一般珍贵,见到的人只能徒然地惊叹。 文学的兴衰自有它的时机,兄长的诗书佳作,就把它们托付给后世的文坛吧。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