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八日新热寄仇池

细莎为屦如编须,轻葛为服如剪莩。 寒泉洒屋朝露濡,霜簟可荐机可扶。 风鸣牖间如吹竽,此虽有暑宜亦无。 庭前峻山槎之余,盆中养鳅大如鱼。 荻生抱甲未见肤,蔓起上屋将悬壶。 麦苗高齐可藏乌,此虽非野仅亦如。 兄居溪堂南山趺,濯足溪水惊雁凫。 澄潭百丈清无淤,将往思我立踟蹰。 东轩鄙陋何足居,欲行不行系辕驹。

译文:

用细细的莎草编成鞋子,就像把胡须精心编在一起;穿上轻薄的葛布衣服,好似剪裁了芦苇内膜般轻柔。 清晨,寒冽的泉水洒落在屋上,就像被朝露浸湿了一样;清凉的竹席可以供人躺卧,织机还能让人扶靠。 风在窗户间呼啸,就好像有人在吹奏竽一样,虽然时值暑热,但在这样的环境里似乎暑热也不存在了。 庭院前面是险峻山峰砍伐后剩下的样子,花盆里养着的泥鳅大得如同鱼一般。 荻草刚长出来,还包裹着外皮,看不到它嫩绿的肌肤;藤蔓顺着屋子往上攀爬,仿佛要把壶悬在上面。 麦苗长得整整齐齐,高得足以藏住乌鸦,这里虽说不是野外,但也和野外差不多了。 兄长居住在溪边的堂屋,位置就在南山脚下,他在溪水中洗脚,惊起了大雁和野鸭。 那澄净的深潭有百丈之深,潭水清澈没有一点淤泥,我想去兄长那里,想到他也会思念我,就有些犹豫徘徊。 我这东边的小屋子又简陋又狭小,哪里值得长久居住呢?可我想走却又走不了,就像被系住车辕的小马一样。
关于作者
宋代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