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堂下竹

猗猗堂下竹,我来初萌芽。 生意甚蹇薄,才能出泥沙。 狂霖一夕作,霹雳连轰车。 回首未几日,其成何速耶。 修然数尺高,秀色蔚以佳。 余阴过盆池,喜跃见鱼鲑。 乃知地道敏,不待歳月賖。 念彼远游子,聨翩入京华。 势利勇奔趋,被服争豪奢。 外虽逐喜好,顾盼相陵夸。 中乃昏智识,有损无増加。 曾竹之不如,徒比草木花。 经风已簸落,枯槁良可嗟。 而我方涉世,浩渺无津涯。 因竹亦自悟,慨歌窗日斜。

译文:

堂前那片竹子,我刚来的时候它才刚刚发芽。它起初生长的势头很微弱,才刚刚从泥沙里冒出头来。 一夜之间狂风暴雨大作,雷声就像接连不断轰鸣的战车。回头想想没过几天,它生长得竟是如此迅速。 转眼间就有好几尺高了,秀美的色泽十分惹人喜爱。它的枝叶阴影覆盖到了旁边的盆池,能看见池里的鱼欢快地跳跃。 由此可知大地孕育万物十分迅速,不需要漫长的岁月。再想想那些远游的人,成群结队地涌入京城。 他们为了权势和利益奋勇追逐,穿着打扮相互攀比,争着显示自己的豪奢。表面上虽然追逐着世俗的喜好,互相顾盼、互相炫耀欺凌。 但内心却昏昧了自己的智慧见识,只有损害没有增益。他们连竹子都比不上,只能和那些草木花卉相比。 这些花卉一经风吹就纷纷飘落,枯萎衰败的样子实在让人叹息。而我刚刚踏入社会,前途就像浩渺的大海没有渡口和边际。 因为竹子我也自我醒悟,感慨地唱起歌来,此时窗外的太阳已经西斜。
关于作者
宋代孔武仲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历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