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码碯笛

羌儿吹笛作龙吟,中有太古之纯音。 伊人已死笛仍在,千古月明江水深。 谁知巧匠寻山谷,蹙踏溪云采明玉。 云谷之竹色黯黯,浅紫轻红花映雨。 正声隠显初无端,造化推移指法间。 黄钟妍美霜朝暖,无射凄凉暑月寒。 轺车走遍天南北,此笛此声何处得。 韬之湘竹川锦囊,广坐聊持衒宾客。 弘农学士九尺长,颊颧山起鬓髯张。 从容奏罢阳春曲,气衰坦腹眠绳床。 由来雅器自有合,不与教坊管弦杂。 君不见开元名臣宋侍中,手挥羯鼓疾如风。

译文:

羌族少年吹起笛子,那声音好似龙吟一般,其中蕴含着远古时期纯粹的音调。吹奏这美妙笛声的人早已离世,但笛子却依然留存,在千古以来的明月照耀下,江水深沉幽静。 谁能想到技艺精巧的工匠会到山谷中去寻觅,在溪边踏破云雾,去采来制作笛子的美玉般的竹子。云雾缭绕的山谷里,竹子颜色黯淡,上面浅紫轻红的花纹就像被雨映照一般。 纯正的乐声或隐或现,一开始没有头绪,它随着天地自然的变化,在吹奏者的指法间流淌。笛声有时如黄钟之音般美好,让霜寒的早晨也变得温暖;有时又像无射之音那样凄凉,使炎热的暑月也充满寒意。 我坐着轻便的马车走遍了天南地北,却不知这笛子和这般美妙的声音是从何处得来。我用湘竹和四川产的锦囊把它好好地收藏起来,在众人相聚时,偶尔拿出来向宾客们炫耀一番。 弘农学士身材高大,足有九尺,脸颊颧骨高高隆起,鬓角胡须张扬。他从容地吹奏完《阳春》这样高雅的曲子后,气力稍衰,便坦着肚子躺在绳床上休息。 向来高雅的乐器自有与之相匹配的人,它不会与教坊里那些普通的管弦乐器混杂在一起。你难道没看到开元年间的名臣宋侍中吗?他手持羯鼓,挥动起来疾如狂风。
关于作者
宋代孔武仲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历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