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居

浩然巾杖立秋钟,院舍门门细径通。 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 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 不厌浮尘拟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

译文:

立秋时分,寺院里钟声响起,我头戴浩然巾,手持竹杖,悠然漫步。寺院里的一间间房舍,都有细细的小径彼此相通。 塔边的土地上,柏子已经长出了新芽。微风吹过回廊,连鹤毛飘落都没有发出声响。 我悠闲地栖居在此,与这清幽的环境相伴,倒也称得上是高雅之士了。若要进行清雅的谈论,恐怕只有和像东晋高僧慧远公那样的人才能契合。 我实在是不厌倦这看似纷扰的尘世生活,但又不知该如何将这一切了断。我的一片心啊,实在难以割舍这与这寺院结缘的生活。
关于作者
宋代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