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三首 其三

麝裂初难和,乌惊每易伤。 荡舟殊不禁,奔月可能防。 洛浦多遗翠,秦楼滞采桑。 飞蛾攒扣烛,绿鸭鬭银塘。 夜合花含雾,宜男草带霜。 琅玕余旧贯,须要凤求皇。

译文:

这首诗用了很多典故和意象来含蓄表达情感,下面是逐句较为详细的现代汉语翻译: “麝裂初难和,乌惊每易伤”:麝香刚被割取出来的时候,很难进行调和;乌鸦一旦受到惊吓,就常常容易受伤。这里“麝裂”“乌惊”可能暗指男女在情感萌生阶段的一些艰难和脆弱。 “荡舟殊不禁,奔月可能防”:划船游玩时,难以抑制内心的情感冲动;就像嫦娥奔月一样,有些情感的发展可能难以事先防范。“荡舟”可象征男女之间的亲密相处,“奔月”则暗示情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展。 “洛浦多遗翠,秦楼滞采桑”:在洛水之畔,就像当年洛神留下了很多翠玉一样,美好的回忆很多;而女子却像秦罗敷被滞留在秦家楼中耽误了采桑之事一样,困于情感或者现实处境之中。“洛浦”用了曹植《洛神赋》的典故,“秦楼”“采桑”则用了秦罗敷的典故。 “飞蛾攒扣烛,绿鸭鬭银塘”:飞蛾聚集在一起扑向蜡烛,绿头鸭在波光粼粼如银的池塘中争斗嬉戏。这两句描绘出一种热烈而又充满活力的场景,可能象征着男女之间情感的热烈和复杂。 “夜合花含雾,宜男草带霜”:夜合花被雾气笼罩着;宜男草上还带着一层霜。这两句营造出一种朦胧、清冷的氛围,暗示情感可能会面临一些波折和阻碍。“夜合花”通常象征着亲密、团聚,“宜男草”有祈求生子之意。 “琅玕余旧贯,须要凤求皇”:竹子依旧排列有序,就像过去一样。但现在需要像司马相如那样以一曲《凤求凰》来主动追求爱情。“琅玕”指竹子,“凤求皇”用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典故,强调主动追求爱情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围绕男女情感展开,从情感的萌生、发展到可能面临的阻碍,最后表达出追求爱情需要主动的观点。
关于作者
宋代刘筠

刘筠(九七一~一○三一),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授馆陶尉。五年,入为大理评事、秘阁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三)。景德元年(一○○四),为大名府观察判官。与修《册府元龟》,书成,转左正言、直史馆。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迁右司谏、知制诰(同上书卷八三),加史馆修撰。出知邓州,徙陈州。还,知贡举,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天禧中为翰林学士。五年(一○二一),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同上书卷九七)。干兴元年(一○二二),迁给事中,复召为翰林学士。逾月,拜御史中丞(同上书卷九九)。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知颍州(同上书卷一○二)。四年,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判都省(同上书卷一○五)。六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庐州。九年卒(同上书卷一○六),年六十一。谥文恭。有《册府应言集》十卷、《荣遇集》十二卷、《肥川集》四卷、《表奏》六卷、《刀笔集》二卷等(《郡斋读书志》卷一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宋史》卷三○五有传。 刘筠诗,今存《肥川小集》一卷,见《两宋名贤小集》。又《西昆酬唱集》收诗七十二首,多不见于《肥川小集》。今录《西昆酬唱集》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宛珠堂本为底本,录《肥川小集》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并以前者为主,凡有重出则删后者,二书异文酌出校记。又从《会稽掇英总集》、《古今岁时杂咏》、《天台续集》等辑得诗二十二首,合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